重點訊息
- 依附關係自寶寶出生那刻開始建立
- 4種依附關係中,安全型依附關係讓寶寶從富有安全感的環境學習,協助建立自我形象和朋輩關係
- 安全型依附可提升寶寶的學習能力,社交與情緒能力,以及自信心和抗逆力
- 要確立安全型依附,父母要給予寶寶熱情、敏感和靈敏的回應
- 過於緊密或過分保護的親子關係,有機會形成焦慮型依附
依附關係,自出生開始建立
依附關係是指寶寶在成長時對照顧者產生的依賴、眷戀情緒。這個親子間的連繫,透過照顧者在日常回應寶寶的需要、以及親子互動而建立。其中,確立安全型依附,對於寶寶在社交與情感能力的發展有甚大影響,能夠讓寶寶從富有安全感的環境學習,長大後將有較優越的社交和抗逆能力。研究指,出生到3歲是寶寶建立依附關係的重要時期;當中,依附關係自6個月大時便開始發展 [1]。依附關係的發展過程如下:
- 前依附期 (0 – 6週)
- 寶寶會認出父母的氣味、聲音、和樣貌,但未確立依附關係,不會抗拒被陌生人照顧
- 寶寶會認出父母的氣味、聲音、和樣貌,但未確立依附關係,不會抗拒被陌生人照顧
- 依附形成期 (6週 – 6至8個月)
- 對熟悉的照顧者展現偏愛,例如寶寶會對著媽媽笑得更多;開始對照顧者建立信任,但仍不介意與他分離
- 對熟悉的照顧者展現偏愛,例如寶寶會對著媽媽笑得更多;開始對照顧者建立信任,但仍不介意與他分離
- 明確依附期 (6至8個月 – 18個月至2歲)
- 依附關係已確立,當照顧者在身邊時,寶寶會以他作為探索的安全基礎 (secure base);照顧者離開時寶寶會變得難過或沮喪(分離焦慮)
- 依附關係已確立,當照顧者在身邊時,寶寶會以他作為探索的安全基礎 (secure base);照顧者離開時寶寶會變得難過或沮喪(分離焦慮)
- 互惠關係期(18個月至2歲後)
- 寶寶對於與照顧者分離的抗拒會漸漸減少,並會嘗試以談判方式爭取更多的相處時間;並開始與主要照顧者之外的人確立多重依附關係
4種依附關係
踏入一歲時,大多數寶寶都與照顧者確立了依附關係,但風格因人而異。根據鮑比(John Bowlby)和愛因斯沃斯(Mary Ainsworth)等發展心理學家提出的「依附關係理論」,依附可分為4種,包括:
- 安全型依附 (Secure attachment)
- 焦慮型依附 (Resistant attachment)
- 逃避型依附 (Avoidant attachment)
- 混亂型依附 (Disorganised attachment)
安全型依附,協助建立日後自我形象及朋輩關係
安全型依附的寶寶有以下特徵:
- 分離焦慮 (separation anxiety)
- 與照顧者分離時有機會哭,因為他們更喜歡有照顧者在身邊;當照顧者歸來時,寶寶的哭聲會隨即減少,並展露出正面、開心的情緒,會積極尋求接觸
- 與照顧者分離時有機會哭,因為他們更喜歡有照顧者在身邊;當照顧者歸來時,寶寶的哭聲會隨即減少,並展露出正面、開心的情緒,會積極尋求接觸
- 陌生人焦慮 (stranger anxiety)
- 獨處時,可能會迴避陌生人;但照顧者同時在場時,會顯得友善
- 獨處時,可能會迴避陌生人;但照顧者同時在場時,會顯得友善
- 安全基礎 (secure base)
- 寶寶會以照顧者作為探索的「基地」,會勇於探索新環境,並會間中回望照顧者,或回到他的身邊獲得慰藉
- 寶寶會以照顧者作為探索的「基地」,會勇於探索新環境,並會間中回望照顧者,或回到他的身邊獲得慰藉
鮑比的「內在運作模式」理論 (internal working model) 指出,寶寶會透過內化在早期依附過程中與照顧者及家人的互動,建立往後對自己和他人的肯定,並會持續影響其日後的人格發展。簡單來說,依附關係就是為寶寶設定將來行為的「內置導航系統」。因此,在4種依附關係當中,安全型依附是最為理想的依附關係,它象徵著寶寶與照顧者間親密的感情。擁有安全依附的寶寶,會更有自信作出探索,因為他們知道儘管遇上失敗,仍會得到父母的支持。這樣的寶寶長大後,通常會較有自信,覺得自己值得尊重,亦更願意與身邊的人建立關係。
安全型依附可提升寶寶的學習能力,社交與情緒能力,以及自信心和抗逆力
- 學習能力
- 社交與情緒能力
- 安全型依附為寶寶建立健康的個人與社交能力,令他們變得更獨立自主——寶寶心理學家Michael Rutter其中一項研究指,如12-18個月大的寶寶能得到安全依附,他們在4-5歲時會較同齡的寶寶展現較低的依賴性
- 研究指,不安全的依賴關係會增加寶寶成長後期的社交與行為問題,以及導致焦慮、退縮、悲傷、反抗、具挑釁性等情緒問題 [6]
- 自信、抗逆力和彈性
- 擁有較多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寶寶,通常有較高的自信,並在面對逆境時有更多的回彈性,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壓力、矛盾、失敗或其他挑戰
要確立安全型依附,父母要給予寶寶熱情、敏感和靈敏的回應
依附關係在寶寶出生後的頭一年會慢慢建立,雖則天生的個性和氣質對於依附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,但父母敏感和靈敏的照顧,依然是發展安全型依附的主要因素 [7],以下是與寶寶互動時的一些要點:
- 提供安全的保障
- 適時回應寶寶 (尤其是新生兒) 的生理需要,將進食、睡眠、和互動變成正面、常規的生活部分,給予寶寶保障
- 給予多點耐心,寶寶出生的頭一年都未可純熟地自我安撫及表達需求,父母要花多些時間去觀察、聆聽、理解並疏導寶寶的情緒
- 不要與寶寶分離太遠,讓他知道父母一直在身邊,從而感到放心
- 給予情緒上的反應和互動
- 展示充足的身體接觸和眼神接觸
- 母乳餵哺是其中一項重要的互動,但其重點在於情緒上的支援和發展:母親在餵哺時有積極參與其中,並展現愛意是重點。機械式的母乳餵哺反而有機會導致不安全的依附關係,反之,瓶餵的母親只要在過程中與寶寶有充分的互動,仍能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
- 多向寶寶展露笑容,表達愛意,向他傳遞「你很安全,爸爸媽媽很愛你」的訊息
- 完全地投入與寶寶共處的時間,避免被手機、電視、或家務等阻礙您與寶寶的互動
- 隨寶寶成長,鼓勵獨立學習和探索
- 建立依附關係並不代表父母須時刻伴隨寶寶左右,過於緊密的關係 (如:父母在寶寶成長時一直在旁邊觀察,並即時給予所需的一切) 有機會是焦慮型依附的跡象
- 反而,父母應給予寶寶空間去嘗試獨立,開始時,可以先作為「安全基礎」在寶寶身邊,讓他安心地探索;熟悉環境後,可有時離開房間,給予寶寶獨立學校的機會
- 鼓勵寶寶作出新嘗試,並在介入提供協助前,先讓寶寶嘗試自行去解難
- 隨著寶寶長大,設置適齡的規則和界限,讓他學習自我調節情緒和衝動
參考資料:
- Benoit, D. (2004). Infant-parent attachment: Definition, types, antecedents, measurement and outcome. Paediatrics & child health, 9(8), pp.541–545.
- Ijzendoorn, M.H., Dijkstra, J. and Bus, A.G. (1995). Attachment, Intelligence, and Language: A Meta-analysis. Social Development, 4(2), pp.115–128.
- Thompson, R. A. (2008). Early attachment and later development: Familiar questions, new answers. In J. Cassidy & P. R. Shaver (Eds.), Handbook of attachment: Theory, research,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(pp. 348–365). The Guilford Press.
- Matte-Gagné, C. and Bernier, A. (2011). Prospective relations between maternal autonomy support and child executive functioning: Investiga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child language ability.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, 110(4), pp.611–625.
- Belsky, J. and Fearon, R.M.P. (2002). Early attachment security, subsequent maternal sensitivity, and later child development: Does continuity in development depend upon continuity of caregiving? Attachment & Human Development, 4(3), pp.361–387.
- Belsky, J. and Fearon, R.M.P. (2002). Infant–mother attachment security, contextual risk, and early development: A moderational analysis.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, 14(2), pp.293–310.
- Moullin, S., Waldfogel, J., & Washbrook, E. (2014). Baby Bonds Parenting, Attachment and a Secure Base for Childre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