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點訊息
- 「EF」執行能力比起「IQ」智商更影響寶寶的學習表現
- 「EF」協助我們進行需要仔細計劃和決策的目標導向行為,並有三大範疇:抑制控制、工作記憶、與認知靈活性
- 後天培育左右著「EF」的發展
IQ越高代表成就越高?「EF」才是成功關鍵
相信大部份父母都希望寶寶可以更聰明,不過,越聰明的寶寶是否就越容易成功?以往我們只以為IQ (智商) 最重要,要讀書讀得好,或多或少都取決於寶寶的IQ。然而,近年有不少科學研究都顛覆這種「IQ至上論」。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Adele Diamond指出,「EF」比「IQ」更能影響寶寶的學習表現 [1]。那麼,究竟「EF」是甚麼呢?
「EF」的重要性
在科學育兒中,前額葉皮質 (prefrontal cortex) 的發展越來越受重視,而其最為人所知的功能就是「EF」。EF全名為Executive Function,即是執行能力——是我們計劃、專注、記憶、和完成不同任務的能力。EF協助我們進行需要仔細計劃和決策的目標導向行為,可說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。
為甚麼有些寶寶沒有那麼容易分心?為甚麼有些寶寶有「拖延症」?寶寶的問題行為,很大機會是反映出他們的執行能力EF不足。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把EF形容為繁忙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統,需要同時管理多條跑道上的飛機,確保飛機順利安全地升降。也就是說,EF是大腦不可或缺的能力,讓人在面對外界干擾時而不被影響、劃分工作的優先順序、計劃及實踐目標、控制衝動 [2]。
換句話說,寶寶IQ再高也有機會讀不成書,因為若寶寶EF低,他們很容易分心,不能坐定定專注溫習,成績自然較差。
相反,EF高的寶寶有能力抗拒外間的誘惑,專注學習下成效自然較好。
「EF」的三大範疇
EF包含多個複雜的認知過程,一般來說,我們可以把EF劃分成3種能力的綜合:
- 抑制控制 (Inhibitory Control)
- 抑制控制,或衝動控制,是指我們自我調節的能力,在面對著內在或外在的誘因時,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專注、行為、思想和情緒。擁有良好衝動控制的寶寶在執行任務時,不會被與目標無關的刺激阻礙思考,因此能促進訊息處理的過程。
- 有些寶寶在成長過程中,或會很容易分心(例如無法長時間坐定定),或經常亂發脾氣、插嘴、容易憤怒,這些都是自制力不足的表現,長遠會導致更多攻擊、多動、及衝動行為的出現。
- 其實,未夠一歲的寶寶已經開始展示抑制控制的,例如會在父母的要求時抑制觸摸一些有吸引力的物件。踏入寶寶期時,這能力就會開始更迅速發展,一般來說,家長可以透過生活中的互動、簡單的訓練,讓寶寶學習控制衝動。
- 抑制控制,或衝動控制,是指我們自我調節的能力,在面對著內在或外在的誘因時,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專注、行為、思想和情緒。擁有良好衝動控制的寶寶在執行任務時,不會被與目標無關的刺激阻礙思考,因此能促進訊息處理的過程。
- 工作記憶 (Working Memory)
- 工作記憶是腦袋把訊息短暫地保存並作出處理的能力。舉例說,當進行心算時,我們必須先將數字保留在大腦中,才可進行運算,這就是工作記憶了。工作記憶與抑制控制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,專注力不足的寶寶,很多時工作記憶能力也較弱,因為他們在保留訊息的過程中很容易分心。像衝動控制一樣,工作記憶在出生的第一年就發展,例如寶寶在10個月大開始,不會再在物體恆存遊戲中犯「AB錯判」:當大人把物件藏匿在同一個地方數次,再在寶寶面前把物件藏到新地方,寶寶會成功在新地方找到物件,這就是工作記憶的雛形了。
- 更高階的工作記憶,會隨著寶寶成長而慢慢萌芽,家長要輔助其成長,好讓寶寶能適應及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,同時令將來學習事半功倍。
- 工作記憶是腦袋把訊息短暫地保存並作出處理的能力。舉例說,當進行心算時,我們必須先將數字保留在大腦中,才可進行運算,這就是工作記憶了。工作記憶與抑制控制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,專注力不足的寶寶,很多時工作記憶能力也較弱,因為他們在保留訊息的過程中很容易分心。像衝動控制一樣,工作記憶在出生的第一年就發展,例如寶寶在10個月大開始,不會再在物體恆存遊戲中犯「AB錯判」:當大人把物件藏匿在同一個地方數次,再在寶寶面前把物件藏到新地方,寶寶會成功在新地方找到物件,這就是工作記憶的雛形了。
- 認知靈活性 (Cognitive Flexibility)
- 認知靈活性,是在思想時改變空間或人際視角,例如在執行任務時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層面或觀點上。這個能力容許我們依照環境需求改變思考的方法,對於學習時以多方面審視問題,以及適應新環境大有幫助,更是創造力的先決條件。認知靈活性會在約兩歲開始發展,並建基於抑制控制與工作記憶兩個範疇上,因此,家長要在早期為寶寶打好EF的基礎,助他發展靈活的思維。
IQ是天生的,但EF靠後天訓練
既然明白到執行能力的重要性,那麼家長可以如何訓練寶寶的EF呢?很多家長普遍都有種錯覺,以為專注力、管控能力、工作記憶都是「等佢大個咗就會識」,繼而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間。其實科學證實,執行能力跟隨寶寶年齡而自然提高這種說法絕非必然。
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報告指出,執行能力並非與生俱來, 而是由寶寶階段開始,通過不斷反複的練習,慢慢培養出來的。研究更指出,寶寶時的早期訓練,對寶寶上學後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重大的影響 [3]。科學研究證明,家長在寶寶6個月大時已經可以開始用一些小遊戲,進行有意識的訓練來提高 EF,例如最常見的互動遊戲「躲貓貓」(Peekaboo)、引導寶寶模仿的活動、簡單說話等。
心理學家Adele Diamond進行了長達兩年的研究,將幼稚園的學童分為兩組,第一組用傳統的教學方法,第二組則使用「訓練EF」教學法,並在兩年後再對這些學童進行執行能力評估。結果發現,第二組的整體成績都較第一組好,效果顯著且令人鼓舞 [4]。
寶寶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,相應的EF執行力訓練也需要不停調整,是一個持續的過程。寶寶越小,大腦的可塑性就越高,家長切勿錯過發展EF的重要時機!
參考資料:
- Diamond, Adele. Executive Functions.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, vol. 64, no. 1, 3 Jan. 2013, pp. 135–168.
- Harvard University. Executive Function & Self-Regulation. 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at Harvard University, Harvard University, 2015.
- Harvard University. What Is Executive Function? How Executive Functioning Skills Affect Early Development. Center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at Harvard University, 2019.
- Newsletter. EF: The School Skill That May Matter More Than IQ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