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知發展

快速瀏覽

重點訊息

  1. 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由初生起就已經開始
  2. 0-2歲的認知發展關鍵在於感官發展
  3. 父母要按照寶寶大腦的發展時間表,為他提供適當的感官刺激

相關能力

baby_tasty

自我身體意識

了解更多

peekaboo

物體恆存

了解更多

spatial

空間概念

了解更多

Cognitive

執行能力

了解更多

分類

分類及組織能力 

了解更多

focused baby

專注力發展

了解更多

Instructions

跟隨指令

了解更多

好奇心

好奇心

了解更多

認知發展影響我們如何感知、思考和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。寶寶出生後,會透過互動,慢慢產生對環境的認知,長遠有助發展高層次思維能力,是將來學習的根基。在認知心理學中有6種認知過程,而這些領域是互相聯繫的。


認知發展由出生第一天開始

寶寶自初生的一刻,便透過與四周的環境和人接觸,開始發展其認知能力。例如,剛出生的父母視覺雖然朦朧,但已經對人的臉和眼睛發展興趣,並特別喜歡聽媽媽的聲音,這就是知覺的發展。

千萬不要低估寶寶的認知發展!研究發現,寶寶6個月大時已可以:

  • 對地心吸力有初步理解,懸浮半空的物件會挑起他們的好奇心
  • 有基本的數學概念,能夠分辨數量有分別的物件
  • 以不同特徵判斷物體是否有生命
  • 利用物件的相對大小判斷自己與該物件距離的遠近

因此,我們應善用0 – 3歲這段神經迴路急速發展的大腦發育黃金期,詳見:<搭建優質腦部結構>


0 – 2歲的認知發展關鍵在於感官探索

近代發展心理學權威皮亞傑 (Jean Piaget) 認為,父母是透過自主探索去建立對世界的所有認知,他將認知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,包括:


發展初期 ,寶寶會經歷感覺動作期 (0 – 2歲) 和前運思期 (2 – 7歲) 這兩個階段

感覺動作期 (0 – 2歲)

嬰兒期的寶寶,主要是透過感官進行「思考」,透過感官探索獲得的反饋,發展對世界的理解。寶寶在這階段將經歷以下變化:

  1. 反射動作 (0 – 1個月) : 展示新生兒反射

  2. 初級循環反應 (1 – 4個月) : 重複簡單的動作習慣(如吸吮手指);開始預測某些將會發生的事件

  3. 次級循環反應 (4 – 8個月) : 重複在環境中由自己的行為所引起的有趣動作(如:一次不小心推跌公仔後,不斷重複此動作);模仿一些熟悉的行為

  4. 次級循環反應協調 (8 – 12個月) : 結合不同的動作,發起目標導向行為;尋找隱藏起來的物件(物體恆存);更準確地預測事件

  5. 三級循環反應 (12 – 18個月) : 帶有變化地重複動作,進行解難;在多個位置尋找被隱藏的物件;模仿全新的行為

  6. 心理表徵 (18個月 – 2歲) : 在沒有反複試驗的前提下,突然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,代表著心像(mental image)的發展

前運思期 (2 – 7歲)

這個階段有幾個特徵:

  1. 雙重表徵 (Dual representation) :
    • 寶寶會學習到,物體可以有自身以外的抽象意義,例如一個熊玩偶除了代表那個玩偶本身外,也可代表著「熊玩偶」這一個類別。這種認知會被泛化到其他範疇,例如聲音代表一個意思、圖畫代表一個實物等。

  2. 假想遊戲 (Make-believe play) :
    • 寶寶能夠分辨出真實經驗和虛構的遊戲,在遊戲中,他對玩具的演繹會慢慢變得抽象,例如他會用一塊積木去代表電話;他也會意識到,同一塊積木在另一個遊戲可以代表另一樣事物,例如跑車。

  3. 自我中心主義和泛靈論 (Egocentrism and Animism) :
    • 寶寶會假設其他人看待世界和體驗情感的方式與自己相同,他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;這也令寶寶覺得死物也像人一樣有思想和感受

  4. 知覺集中 (Centration) :
    • 寶寶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徵上,而排除了其他的特徵。例如,將相同體積的水倒進兩個一樣的玻璃杯內,寶寶會知道水量是一樣
    • 但如果在寶寶看著時,將其中一杯水倒進一個矮玻璃碗中,他會認為水位較高的水杯水量更多。此時的寶寶缺乏守恆概念,未明白即使事物的外觀改變,某些物理特性是保持不變的。


按照大腦的發展時間線,為寶寶提供適當的刺激

父母在寶寶的認知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而出生後頭一年是感官功能發展的黃金期。在培養寶寶的感官能力時,父母應根據寶寶的發展調整活動的類型:

  1. 刺激寶寶的五感
    • 提供不同質感的玩具,如紙張、布料、泥膠等
    • 提供不同形狀、顏色和大小的玩具,鼓勵寶寶玩耍時結合不同動作,如伸展、爬行、緊抓等
    • 在洗澡時,讓寶寶嘗試把水舀起來,再倒回洗澡盤
    • 利用發聲玩具玩遊戲,如哨子、鈴鐺

  2. 多跟寶寶對話
    • 透過對話、擁抱和提供安全感而建立的親子關係,有助寶寶的認知和語言發展。即使寶寶未能做出回應,父母仍可跟他聊天、閱讀及唱歌
    • 研究發現,如果父母經常地對寶寶說話,他2歲大時,懂得的字彙會比同齡的寶寶多出約300個

  3. 進行物體恆存遊戲
    • 與寶寶玩躲貓貓(peekaboo),可加強他們對物體恆存概念的認識
    • 除了用手遮蓋臉,父母也可用毛毯把自己的臉覆蓋,並輪流遮蓋自己和寶寶的臉,重覆遊戲。
    • 每當再次露出臉時,父母可輕作歡呼並拍手,鼓勵寶寶繼續遊戲

相關文章

自我身體意識

寶寶形成自我身體意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,代表著嬰兒開始感知自己的身體存在,與未來感官發展息息相關。

物體恆存

在嬰兒成長並發展感知能力的過程中,「物體恆存」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。 所謂的「物體恆存」,是瑞士著名認知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提出的一個專有名詞,描述嬰兒開始意識到「即使東西不在眼前,但知道它仍然存在,而不是沒有了」的情況。這種概念普遍在嬰兒六、七個月大時開始萌芽。

空間概念

空間概念是對物體、位置、方向和距離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。

執行能力

執行能力是指我們計劃、專注、記憶、和完成不同任務的能力。

分類及組織能力 

分類及組織能力為寶寶日後發展的認知能力立下良好的根基

專注力發展

專注力對寶寶的學習及思維能力尤其重要。

跟隨指令

寶寶的執行能力隨年紀增長逐步發展。

好奇心

探索力及好奇心(Curiosity)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,是驅使我們不斷學習、保持向前、主動獲取新知識及技能的原動力。 孩子自出生以來,便會透過不同的行為去探索這個新奇、陌生的世界。以 1 - 5 歲孩子為例,他們與成年人溝通時,會不斷發問,在一小時會更發問多達107條問題[1],這就是好奇心的表現。

核心發展

兒童發展專家一般把兒童發展區分成5個維度去監測及評估

大肌肉發展

大肌肉活動牽涉手部、腿部以及軀幹的肌肉等部分,用來控制走路、跳躍等大動作。

小肌肉發展

小肌肉發展又名精細動作發展,即手腕前到手指、指尖所產生的動作,直接影響幼兒日後在自我照顧、遊戲及課堂學習的表現

語言發展

語言發展指寶寶與人溝通交流、及理解別人之技能。

社交與情緒發展

社交與情緒發展有三個範疇,包括情緒認知、自我管理、與社交互動